《實情裏面的故事》[實情裏面的故事] - 第一章

20世紀80年代後,有兩位老作家還在寫小說,一個是汪曾祺,另一個就是楊絳。
汪老先生是因為他的文字和風格備受推崇—誰會不喜歡汪曾祺乾淨洗鍊又熨帖人心的煙火氣文字呢?
楊絳是因為寫作題材和書名被人關注—說的就是她的《洗澡》。
《洗澡》在《亞洲周刊》評選的「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」中,《洗澡》排第48名。
前五名分別是《吶喊》、《邊城》、《駱駝祥子》、張愛玲的《傳奇》」《半生緣》排名第24」、《圍城》,余華的《活着》排第96名。
這個數據可以作為參考,不排除《洗澡》的名次受名人效應影響,但至少說明楊絳的這本書不至於太差。
第一次知道楊絳這個名字,是因為她的一句話:創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像,經驗好比黑暗裡點上的火,想像是這個火所發的光;沒有火就沒有光,但光照所及,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。
這句話出自楊絳1980年發表在《文學評論》第三期《事實—故事—真實》中,我在高中時候讀到的。
後來,陸陸續續看過她的《走到人生邊上—自問自答》,是她96歲高齡病癒出院後完成的,很單薄的一本小冊子,並不覺得有多好。
《走到人生邊上—自問自答》錢鍾書有本散文集是《寫在人生邊上》,還有一個是《人生邊上的邊上》。
在起書名上面,夫妻倆這是和人生邊耗上了。
據說,《幹校六記》被翻譯成了英、法、日等多種文字,《洗澡》也備受推崇,還翻譯過《小癩子》,最出名的當然是《堂吉訶德》。
最具話題性的作品,當然是《我們仨》。
這本書給我的感覺,就像是疊加了無數濾鏡之後刻意精修過的作品。
雖然說是回憶錄,是紀實,但是我並不覺得裏面有多少是真實的,矯飾痕迹太重。
之前在一個回答中,我推薦過這本書,我喜歡裏面的一些文字。
簡潔而沉重的語言,寫出了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、愛與痛交織的日子,彰顯着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識分子人文情懷。
但是,我並不認為說的是實情,裏面的故事不能考據,粉飾痕迹太重。
我把它當成小…

待續...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