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生活內部的光芒或暗色》[生活內部的光芒或暗色] - 生活內部的光芒或暗色第1章  第一章

的裂痕,這些裂痕滲透出生活內部的光芒或暗色,我希望發現光明背後的陰影,黑暗人世里的溫暖,敘述高貴生活里的卑微,卑微生活中的高貴。
我堅信裂縫後隱着生活中被遮蔽的真實,這種真實之於生活,像潛意識之於人的行為,看似無形卻有巨大的影響力。
我希望在凡常人物與人世中發現這種影響力,不動聲色地進入生活內部,疏通日常生活中的暗流。
希望這道暗流涌動成不一樣的歷史,這脈歷史充滿人世的寒意與溫度,充滿小確幸和小失敗,充滿不動聲色的柔情和殘忍。
作家朱斌峰說我的理解是:小說就是現實世界的「鏡像」。
這種「鏡像」是一種光的投影:當我以顯微鏡、後視鏡、望遠鏡去觀察生活時,因視角、焦距和景深的不同,現實生活就會在小說里呈現出萬花筒的模樣—我想說的是,小說應該是對現實的捕捉、洞察和表達,我只是借小說說出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人性的回望。
這種「鏡像」是一種光的折射:當我以好奇、置疑、熱愛的目光去透視生活時,因窺探、追尋和致幻的選擇,現實生活就會在小說里呈現出迷宮的模樣—我想說的是,小說應該寫一種可能的生活,我只是借小說說出我對真相的尋找和對現實的想像。
更為重要的是,當生活贈予我迷茫、孤獨、憂傷時,我會把它們放進小說的鏡框里。
這樣或許我就可以夢遊般地承受一些「生命不可承受之輕」,就可以跟現實握手言和了。
小說可以讓我從現實中遊離而出,也可以讓我重返生活現場。
我在這裡補充說一下,這個關於小說的情節,我們已經上過一節課,這節課是補充。
先對這個論點做一個補充性說明,那就是這裡指的一定源於某種生活,並不是指作者的某種生活,而是指的是可以在現實與歷史,甚至要到未來才會實現的生活,再說明白一點,就是情節必須具備真實存在的合理性。
我們不妨先舉個最典型化的例子:蒲松齡的《聊齋志異》中的故事情節,我們隨便找一個,比如《畫皮》。
《畫皮》這個故事在《聊齋志異》的第一卷第40回。
描寫的是人與鬼之間發生的故事。
原文不到兩千字,為什麼會流傳這…

待續...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