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崛起大明》[崛起大明] - 第十章 新甲應策

  猶豫了一下,隨即在馬上拱手,朗聲回答:「只要陛下有令,臣赴湯蹈火,再所不辭!」

  陳新甲回答的四平八穩,朱慈烺卻是暗暗嘆口氣,

  他當然知道自己剛才的問題有點僭越,正是因為僭越他才要向兵部尚書發問。

  兵部和其他五部不同,其他五部都可以是循規守舊之輩。

  兵部卻不可以,現今內外兵事不亂,大明節節敗退,非有能大破大立之人擔任兵部尚書不可,如此方有可能挽回頹勢。

  但看陳新甲將「陛下」頂在前面,顯然是沒有革故鼎新的決心,非「改革」之才。

  也是,歷史的改革者都沒有好下場,從商鞅到張居正無不如此,陳新甲並不是什麼大才,有所忌憚業是正常。

  而且軍制改革關乎大明國運,改好了,大明中興,改不好,大明就玩完。

  如此艱巨的任務,確也不是平庸的陳新甲所能承擔的。

  「對於流賊,部堂又怎麼看呀?」

  對陳新甲有了清晰的判斷,朱慈烺換了一個話題。

  陳新甲朗聲回答:「殿下,流賊都是烏合之眾,雖然勢大,但卻難以成勢,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仍是遼東。」

  朱慈烺笑一笑,陳新甲終究是缺乏戰略眼光。

  如果沒有李自成的幫忙,再過一百年,建虜也不可能攻破北京,在漢家江山上建立滿清王朝。

  所以,大明的心腹之患並不是滿清,而是李自成。

  但李自成並不是天生就是流寇,如果豐衣足食,國泰民安,鬼才願意造反,

  所以歸根到底,大明朝的問題還是兩個字:民治。

  至於建虜,只要緊守山海關,重兵屯於薊遼,加強沿途長城要塞的防守,堵死建虜繞道蒙古侵襲大明的路徑,在練出精兵之後,還是可以抗衡的。

  唉,陳新甲終究眼界有限。

  雖然朱慈烺對陳新甲的個人才能沒有太大期望,但兵部尚書這樣位置卻可以做很多事情,且陳新甲是父皇的心腹,說起來還是要拉攏一下的。

  「陳部堂對遼東又怎麼看?」

  朱慈烺問。

  陳新甲精神一振,遼東才是他的強項,也是崇禎任用他為兵部尚書的原因。

  陳新甲滔滔不絕的講。

  朱慈烺靜靜聽。

  沒有什麼新奇的,無非就是扼守關隘,烽火示警,遼人守遼,沒有提出一個有用實際的策略。

  最後,陳新甲終於說到一個還算有用的策略。

  那就是徹底關閉馬市,不使一粒糧食,一斤生鐵流入建虜。

  「蒙古人不足慮,他們已經安逸一百年了,沒有建虜堅持,他們絕對不敢單獨寇邊,宣大府的精兵對付不了建虜,但對付他們還是不成問題的。」陳新甲說。

  朱慈烺點點頭:「但精兵需要良將,我憂心的是,曹文詔曹變蛟之後,我大明已經沒有良將了……」

  「殿下過慮了,我大明富有天下,英才輩出,只要悉心選拔,豈能沒有良將?」陳新甲安慰。

  朱慈烺沉思了一下,說:「劉肇基倒是一員良將,可惜負罪在家。」

  劉肇基,明末抗清名將。

  崇禎十七年,劉肇基自請從徵效力,加授左都督、太子太保銜。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