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明新命記》[大明新命記] - 第二十七章 出發(2)

就連祖大壽麾下的武將們,也沒有一個人前來給楊振、祖克勇、徐昌永等人送行。
對楊振來說,反正大家本來也不熟,他們愛來不來,不來拉倒,他也不在乎。
可是這個情況,卻讓祖克勇和徐昌永感到非常失落,而徐昌永更是罵罵咧咧,極為不滿。
當他們兩個人得知巡撫大人不來、祖大帥也不來,就連以前關係不錯的同僚祖大樂、吳三桂等人,也都不來送一送自己之後,心情非常落寞。
而且,緊折騰了幾天,人困馬乏,也懶得繼續站在海岸上吹冷風,早早地就乘着小舟,上了自己乘坐的海船,補覺去了。
而他們兩個人的麾下,一共四百人,帶著四百匹戰馬,花了好長時間,才沿着三百蒙古兵苦幹了一天一夜搭起來的碼頭平台,把矇著眼睛的戰馬拉上了一艘艘海船。
單是這四百個人和他們的四百匹戰馬,就佔用了這次北上船隊十二艘大船中的十艘大船,接下來的幾天里,他們每個人,都將與自己的戰馬吃住在一起。
至於楊振直領的先遣營火槍隊、炮隊和擲彈兵隊,家當倒是不多,主要是火器,而且說白了都是小型火器,其實並不佔多少地方。
即便是最佔地方的十門虎蹲炮、十門佛郎機炮,也只用了一艘大船的船艙就全裝下了。
包括張得貴領著的炮隊左右翼八十個人,也和他們的二十門火炮待在了一起。
「楊協鎮!袁某在寧遠城,能夠得識你這樣的俊傑,實在是不枉來了遼東一行!不過,送君千里,終須一別!咱們就此別過!」
楊振看着親自趕來送別的督餉郎中袁樞,心裏也是十分感動,若不是機緣巧合之下,遇到袁樞,又恰好袁樞對他頗為欣賞,那麼他的海路北上計劃,遠不可能如此順利。
尤其是,在準備時間如此短暫的情況之下,即便是走海路北上的計劃能夠成行,若是沒有袁樞的鼎力支持,那麼準備不足的他們,也很可能一樣全軍覆沒。
所以,對於袁樞,楊振的感激,確實是發自內心的:「袁郎中過譽了!楊某隻是一介武夫,當不起袁郎中如此讚譽!若是此次北上,救得了松山,那麼咱們將來,必有再見之日!若是此行未果,楊某忠君報國之心,足可告慰祖宗先烈,也沒有什麼遺憾的了!」
袁樞見楊振話里透著一股子「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」的意思,心下也是黯然,沉默了片刻,突然從身旁拉過一個中年漢子,指著那中年漢子,對楊振說道:
「此人名叫袁進,是先父當年在登萊巡撫任上的舊部,現在覺華島屯糧城擔任水師營守備,雖然水師營現在沒有像樣的戰船,兵力也不足,幫不上你們什麼大忙,但是運送人馬,轉運糧秣,卻沒有問題!這次運送你們北上的船隊,即是由他擔綱管帶!」
袁樞說到這裡,又轉頭對那中年漢子說道:「袁進兄!這個楊振將軍,是愚弟任職遼東以來,唯一看重的朋友!此次海路北上,救援松山之事,即由他主持!這就拜託給你了!」
那個叫袁進的中年漢子,聽袁樞這麼說,連忙說道:「公子放心!公子的朋友,就是我袁進的朋友!為朋友兩肋插刀,我袁進不在話下!何況楊協鎮北上救援松山,乃是牽動遼東大局的英雄壯舉!袁進能夠共襄其事,聽候差遣,也可謂與有榮焉!」
送別的話,說到這裡,楊振覺得差不多了,看看西天上最後一抹夕陽,對袁樞說道:「袁郎中!時候不早了!你們再待下去,寧遠城也該宵禁了!還是請回吧!」
聽了此話,袁樞沖楊振和袁進點點頭,也不再多說什麼,轉身騎上了隨從牽來的馬,在馬上沖著楊振一抱拳,調轉馬頭,帶著隨從的一行人,朝着寧遠城的方向,策馬去了。
那個名叫袁進的中年漢子,看着袁樞一行人走遠,轉而對楊振說道:「協鎮大人!咱們也該登船了!」
「等一等!再等一會兒!我還有一些部屬沒有趕到!等他們來了,咱們就立刻出發!」
楊振這個話剛說完,就聽見站在身後的親兵隊長楊占鰲突然指著寧遠河口的方向,大聲說道:「大人!他們來了!他們走的是水路!」
楊振聽見此話,連忙去看不遠處的寧遠河上,只見血紅的夕陽里,一葉小舟,正順流而下,沖入河口。
楊振面帶笑容,扭頭看着新結識的覺華島水師營守備袁進,意氣風發地說道:「袁兄弟!走了!咱們出發了!」


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