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明新命記》[大明新命記] - 第十二章 海上

祖克勇聽了楊振的話,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,他知道楊振必是已經聽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祖大壽這一次派人北上的意圖,作為祖大壽的嫡系親信之一,祖克勇自是了解得非常清楚。
說白了就是去送個口信,順便做個姿態,表示寧遠這邊沒有忘了被圍的錦州和松山,同時也是做給朝廷上的那些主戰派文官們看看——寧遠派出了前去解圍的援軍。
人數雖然少了點,但卻百分之一百是援軍。
至於一支援軍是不是能夠達到解圍的目的,連傻子都知道結果會怎樣。但這個結果也在祖大壽的算計之中。
如果這撥人失敗了,那正好說明自己之前堅持不出兵是正確的,出兵必定會掉入韃子圍點打援的陷阱,同樣正好也拿來去堵住朝堂上主戰派文官不斷要求出兵的嘴吧。
至於錦州和松山城的嚴防死守問題,到最後,還是要靠城中的守軍自己努力。
因此,祖克勇受命跟隨北上,最擔心的就是,楊振這個新任的寧遠副將不知底細,還是過去的死腦筋,一路北上強攻硬取,不管不顧,硬往韃子的包圍圈裡沖。
現在聽了楊振的話,祖克勇發現,這個楊振並不像以往聽說的那樣喜歡猛打猛衝,喜歡打硬仗,看來自己的擔心倒是多餘的了。
想到這裡,祖克勇又說道:「今日下午,軍議結束,大帥把祖某招去,密授了一條線路。祖某左思右想,寧遠與錦州、松山之間,唯有這麼一條生路——」
祖克勇說到這裡,略作停頓,而正在埋頭吃肉的徐昌永、張得貴,還要一直拎着酒罈子伺候斟酒的李祿,全都停下了手上的動作,抬頭盯着祖克勇。
只聽祖克勇在停頓之後,把炕桌上的盤子和陶碗一頓重新擺放,然後指著炕桌上的盤子和陶碗說道:
「這是錦州,這是松山,這就是杏山,塔山,連山,寨兒堡,這是寧遠——」
祖克勇一邊兒說著,一邊繞過所有的盤子和陶碗,在炕桌的一邊用手用力一划,接著說道:「這是過去遼東與蒙古的邊牆!邊牆之內,一直東到大海,如今遍布韃子哨騎!可是邊牆之外——則是一片廣闊天地!」
說到這裡,祖克勇拍了拍手,把手上的牛羊肉殘渣去掉,然後目光炯炯地看着楊振說道:「這條路,走邊外,雖然路程上遠了不少,但卻是目前我們北上唯一的一條活路!」
祖克勇的北上路線,楊振也考慮過,因為那就是歷史上楊振他們走的線路。
這條路,正如祖克勇所說,出了寧遠以後,先不往北走,而是沿着寧遠河(即現在的興城河)往西去,一直越過原來的遼東邊牆,然後再轉頭往北,一直到烏欣河(即現在的女兒河)南岸,爾後沿着烏欣河轉而往東。
東面幾十里外,就是錦州。
這條路線,正是歷史上楊振領著六百人馬北上救援松山的路線,而且,就是在烏欣河的河口,楊振率領的一行人遭遇了韃子的埋伏,而且很快就陷入了重圍,最後全軍覆沒。
所以這一次,他高低不能再走這條路了。
楊振也想過,既然上輩子在這裡被埋伏過,那麼這一回早點去,可以打韃子一個埋伏,這樣做是不是也可以?
他已經認真想過了,即便是在這裡打了韃子一個埋伏,他的結局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。
因為戰術上的勝利,挽救不了戰略上的失敗。
只要他還是如同歷史上那樣走上那條老路,他就躲不過韃子一次又一次的埋伏。
因為邊牆之外的蒙古人,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,已經全都歸附了女真人,那些邊牆外的蒙古人現在全都是女真韃子的眼線。
這是其一。
那麼其二:他如果選擇這條陸上之路,他所賴以求生的火器,就沒有辦法發揮作用。
騎著馬翻山越嶺,長途跋涉,當然沒有問題,可是無數次的血戰證明,如今的官軍再依靠弓馬騎射,已經不是女真韃子的對手了。
你弓馬騎射練得再好,再厲害,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達到滿蒙騎兵那種精通騎射的程度,所以用明朝官軍的弓馬騎射去對抗滿蒙騎兵的弓馬騎射,眼下看絕對是以己

猜你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