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明謀:梟雄稱霸》[大明謀:梟雄稱霸] - 第5章(2)

,忽然看到劉學究正在二道門外神頭鬼腦的朝裡邊張望,情知他還惦記着昨日許下的事情,朝着那邊擺了擺手,劉學究馬上一溜小跑的奔了過來。

「那個……李大人,昨日說的事還做數不?」

「當然算數。」

聽了這話,劉學究頓時就歡喜起來,一張老臉頓時樂開了花,巴巴的湊到李吳山面前:「李大人組建民團,我等讀書種子當然要鼎力相助。莫說是給些銀錢薪酬,便是不給也不能置身事外……對了,給李大人做賬房的時候,是我自帶伙食還是在大灶上吃?」

「給我李吳山做事,當然是要管飯的,劉先生無需多慮,儘管在大灶上吃好了。」

給李吳山打工,不僅可以賺錢,還管飯,平白的又給家裡省下一些口糧。尤其是那個「劉先生」的稱謂,立刻就讓劉學究渾身上下的骨頭都輕了幾兩,好像他真的是一個學貫古今文采卓然的先生,而不是一個半吊子的窮酸文人。

雖然極力保持着讀書人應有的矜持和體面,劉學究還是喜的抓耳撓腮:「不知什麼時候才能來上工?」

「今日便來上工好了,」李吳山笑道:「組建民團招募民練宜早不宜遲,我這裡有個章程……」

按照李吳山的章程,招募民練之事很快就定了下來,剩下的事情已非常簡單,只需要劉學究寫個文告,然後廣而告之就可以了。

劉學究最喜歡做書寫之類的事情,因為這等於是把他這個賬房先生提升到了「文案」的高度。不管怎麼說,對於劉學究這種好面子的文人來講,「文案」終究要比「賬房先生」更好聽一些,而且顯得更加體面。

當天中午前後,劉學究就寫好了一份「招募文告」,然後找了一面銅鑼,賣力的敲打着在大街小巷裡扯着嗓子高聲喊叫起來:

「各家各戶的聽真了,李老爺招人做民練哩。」

「只招男人不要女子,每月給兩斗四升穀子,還給十二兩精鹽。」

「只要做了李老爺的民練,就可以到大灶上去吃,管飽。」

「這麼美意的事情打着燈籠都找不到,錯過了可就沒機會哦……」

劉學究賣力的吆喝了整整一個後晌,效果還真的很不錯,當天就有百十來人前來應徵,李家大宅頓時熱鬧起來。

可惜的是,在所有這些前來應徵的人員當中,真正的丁壯只有一半多點兒,其中還夾雜了很多年紀偏大的人。

「六叔啊,我記得你比我還要大十來歲,怎麼也來應徵做民練了?」劉學究捏着筆,始終不願意在花名冊上落下六叔的名字。

六叔是大旗庄的皮匠,因為瘸了一條腿,所以莊子上的孩子們總是戲稱他為「六瘸子」。明明已經是年過花甲的歲數,還要出來做民練……

雖說民練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士兵,終究也得弄的象那麼回事才好。誰見過六十多歲的瘸子出來當兵的?擺明了就是來吃閑飯的吧好吧?

想不到的是,李吳山卻毫不在意,而是很隨意的說道:「六叔的年歲確實是忒大了些,腿腳也着實的不方便,但他終究是咱們大旗庄的人,總是要吃碗飯的,就算他一個吧。」

李吳山發話了,劉學究當然樂的做這個順水人情,馬上在花名冊上落下了六叔的名字。

就這樣,年歲比山樑還要高的六叔就正式成為了大旗庄民團的一分子,也算是找到了一個長久的飯碗,而李吳山的「大善人」名號也就更加的實至名歸了。

在這些鄉親們的心目當中,這絕對是一樁扶危濟困憐貧惜弱的善舉,權且當做是積陰德了。

反正民團也就是那麼回事,又不是真的用來打仗,最多也就是維持一下地方治安而已。反正李吳山李老爺有的是錢糧,與其讓別人賺去了,還不如把這點實惠留給大旗庄的鄉親們……

短短一天之內,李吳山的大旗庄民團就算是組建起來了,花名冊上更有民練一百零四人。

統計好了人數之後,李吳山又給了大家一個驚喜:但凡是報了名的,每個人給了九尺黑布,還有二斤半棉花。

「民練也是兵,總得有件像樣的號褂子。大家把黑布和棉花拿回去,讓家裡的女人縫製成夾襖,就當是民兵專用的號褂子吧。」

只要做了李吳山李大老爺的民兵,不僅可以賺到穀子和精鹽,還能省下家裡本就不多的口糧,竟然還有額外的衣裳!

領到黑布和棉花的民兵們全都喜出望外,想不到做李大老爺的民兵竟然有這麼多好處,紛紛交口稱讚李大老爺的德行……

猜你喜歡